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聶正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培訓中心(宣傳中心)戰略規劃處負責人、高級經濟師)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算力作為核心生產力,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其中智算作為算力產業的新興分支,憑借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推理等場景中的核心作用,成為推動技術革命與產業升級的關鍵。然而,隨著技術迭代加速、國際封鎖加劇、應用場景多元化,智算產業也面臨著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面對時代需求與現實挑戰,亟需構建智算人才生態,以推動智算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數字經濟時代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智算是從“算力”向“智力”的躍遷,進而將“智力”轉化為“生產力”。這一過程不僅依賴高性能算力硬件的支撐,更需要系統的人才體系作為基石。當前智算產業存在三大困境:一是技術迭代速度遠超傳統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依賴高性能GPU集群、高速網絡等基礎設施協同,技術棧多元化要求智算人才兼具硬件架構與算法優化的能力。二是外部技術封鎖加劇自主化壓力。國內企業亟需加速國產芯片軟件生態開發,強化自主技術攻關能力。三是場景多樣性與技術適配復雜化放大人才缺口?;A大模型、多模態模型等對算力平臺設計差異顯著,對人才的跨領域適應能力提出極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行業亟需構建覆蓋戰略決策、技術攻堅、場景落地與資本運作的全鏈條人才生態。
市場投研分析人才,即戰略決策團隊。智算中心建設涉及大額投資,且技術迭代周期極短。若缺乏對行業趨勢的精準預判,巨額投入可能因技術過時而迅速貶值。這類人才需深度理解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導向,掌握核心設備供應周期與價格波動規律,以及金融工具應用能力,例如通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ABS)優化資金結構,規避重資產項目風險。
智算中心設計人才,即整體規劃設計者。單臺GPU服務器功耗高達數十千瓦,傳統供電與散熱方案難以匹配,業務波動性更要求機房具備彈性擴展能力。設計者需融合綠色能源技術、模塊化架構與老舊機房改造方案,例如在東部高電價地區采用液冷技術降耗,或通過動態設計靈活調配算力資源,平衡“雙碳”目標與經濟可行性。
智算IT組網與運維人才,即IT技術人員。智算中心運維復雜度遠超傳統數據中心,需應對異構計算環境優化、多平臺資源池化及國產芯片適配等挑戰。例如在推理場景中通過量化壓縮技術降低算力依賴,或在訓練過程中動態調整資源分配提升效率。運維人才需從“設備維護者”轉型為“技術整合者”,兼具硬件調試與算法調優能力。
智算消納場景開發人才,即綜合性商業人才。當前算力資源多集中于互聯網巨頭的大模型訓練,而制造業、醫療等傳統行業應用尚未充分挖掘。這類人才需要探索應用場景的拓展,將抽象算力轉化為行業解決方案。例如為智慧城市設計交通調度模型時融合算力分布與實時數據,或為藥企搭建分子模擬平臺時平衡計算精度與成本,推動技術向產業價值轉化。
融資和資產資本化人才。智算產業的重資產屬性與長回報周期,要求企業具備強大的資金運作能力。這類人才需結合自身企業情況,在需求與金融工具之間架設橋梁。這一過程不僅需要熟悉金融規則,還需理解智算項目的風險、收益與運作特點,做好金融與產業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