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炳權(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民主是各國人民所追求的政治制度,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形成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不僅吸收借鑒了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更擁有鮮明獨特的自身色彩。要對其系統化、科學化、理論化并形成自主知識體系,第一步就是重構民主概念的學理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滋養,吸收借鑒不同文明有益成果,打破關于民主的思維定勢,為民主概念注入新的學理內容。
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毫不動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的基本底色。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牢牢把握了民主發展演變的客觀規律,是關于民主的科學正確的學說。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精要,堅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理解和運用,有力推動了民主概念的發展。同時,拒絕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神圣化,是強化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成型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這一科學態度,才能重構民主概念的學理基礎,從而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自主知識體系。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關鍵在于運用其方法論分析、解決問題。當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有所松懈,存在“標簽化”傾向,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武器“階級分析法”被束之高閣。這既影響對我國民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的科學認知,也制約對西方民主經驗的辯證借鑒,進而阻礙我國民主理論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因此,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審視各種民主理論和民主實踐,在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民主實踐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準確認識、科學分析、有效解決其中的各種問題,才能真正打破西方民主的迷思,重構民主概念的學理基礎。
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就是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是最重要的理論資源。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資產階級的力量全部取決于金錢,所以他們要取得政權就只有使金錢成為人在立法上的行為能力的唯一標準?!辟Y產階級的民主就是特權階級內部的妥協,普通的民眾根本無法享有真正的權利。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強調,人民不能只表示“同意”而是應該真正地參與政治過程,主張實質民主。堅持構建和完善實質民主,確保人民群眾擁有真正的民主權利是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只有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科學觀點,才能讓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為民主概念真正注入新的內容。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運用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絕不是將馬克思主義神圣化,也絕不是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始終都應當是理論結合實踐,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皣栏駚碇v,關于如何在無產階級專政基礎上,將黨的統一領導嵌入到人民民主政治中,從而將黨的自身建設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相融合,馬克思恩格斯在‘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還未形成的歷史境況下,并未給出明確回答?!比绾谓鉀Q好這一理論和實踐難題,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關心并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概念,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不將馬克思主義神圣化、教條化就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進程中,不以經典作家有無論述為根本標準和遵循,而是立足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實踐過程,從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出發,運用階級分析法等強大武器,認識、分析、解決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打破西方對民主概念的學理壟斷,實現民主概念的重構。
堅持“第二個結合”,豐富理論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形成于中國的民主實踐,誕生于中華文化之中,汲取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滋養。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自主知識體系,不可能脫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堅持“第二個結合”,正確認識、科學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主成分,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主元素——從而進一步豐富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的理論內涵,為民主概念注入中國色彩,進而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自主知識體系。
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積極作用的產生和發揮在于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就民主領域而言,“民本”思想就在一定程度上蘊含著民主的種子。其中,“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于“民本”的精彩論述,它們“將民眾與君王之間的二分權力關系置于‘舟’與‘水’、‘載’與‘覆’的矛盾體中,以此揭示出‘民為本’與‘君善治’之間相互依存并彼此轉化的樸素辯證關聯”,但蘊含著民主的種子并不等同于其就可以直接轉變為現代民主思想,“這一辯證關聯是在以君權為核心及其血脈傳承的譜系關聯中被界定的”。也就是說,“民本”思想雖然有積極一面,但不能被直接納入現代民主政治之中,而是需要深挖其中的精華,對概念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實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資源并不是要直接照搬傳統文化,試圖用傳統文化闡釋當代問題,或是用傳統文化構建儒化中國,尤其不應“苛求從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去索求解決當今中國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是“既要自覺發掘、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在概念提煉方式、理論架構方法以及基本政治思維等方面,展現出歷史中國的民族特性,吸納中華民族的智慧,也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識,師古而不泥古”。這才是在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自主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既不盲目夸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也不隨意挪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概念,而是從現代民主的角度,按照知識創新的一般規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注入到當代實踐中來。
深化文明互鑒,把握民主有益經驗
西方政治學理論和中國政治學理論一樣,都是人類共同的知識財富,都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知識,體現了人類對于美好的政治生活的共同追求。中西方政治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有自身特定的基礎和背景,對各種政治問題的看法有各自的維度,雙方不同的看法不是簡單的誰對誰錯的問題。西方民主理論植根于西方的歷史過程,建基于西方的生產生活方式,必然會形成不同于中國的民主觀,對此應當秉承科學的態度,批判性地對西方民主理論進行吸收和改造。
西方政治學理論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從中,借鑒理論和經驗,為的是更科學地認識現代化和民主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的是更科學地掌握民主實踐與民主觀之間的互動關系,為的是更科學地理解民主觀的形成過程。直接將所謂的“西方民主觀”等同于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既忽視了西方內部民主觀之間的差異,也沒有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的重大意義,是對西方理解淺薄、更是對中國缺乏深刻認識的表現。
政治學作為一門與政治緊密聯系的學科,不僅會受到政治的影響,也必定服務于特定的政治需要。而現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民主化更不是西方民主化。中國的政治實踐充分證明,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模式,也不存在唯西方馬首是瞻的現代化道路。民主的形式與現代化的路徑,必須立足本國實際,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當前中國式現代化所取得的成就為西方主流政治學理論所不容,中國的民主實踐更不被西方主流政治學理論所認可,如果因此對中國式現代化所取得的成就采取質疑的態度,對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采取貶低的態度,那必然是沒有真正認識和理解中西方政治學理論的精要所在。必須審慎對待西方政治學理論,樹立自覺和自主意識,深入文明互鑒把握有益經驗,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民主觀自主知識體系為出發點,拒絕全面照搬西方政治學理論,不隨意用西方政治學解釋中國問題。同時要真正區分西方政治學理論和西方政治宣傳話術,對西方政治學知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吸收借鑒真正的有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