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晶(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宋丹(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綠色消費,是指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中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推動綠色消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全面覆蓋、多維協同、高效運行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這一機制需精準對接國家政策導向,確保激勵措施與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內在調節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綠色創新活力與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動力;需深度融入社會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通過教育引導、媒體宣傳、公眾參與等多種途徑,形成全社會對綠色消費的廣泛認同與自覺實踐,從而實現政策引導、市場驅動與社會共鳴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為綠色消費的持續推進提供堅實保障,不斷培育綠色消費的新增長點。
通過精準的政策導向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為綠色消費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借助立法框架、財政激勵機制及稅收優惠策略等多維度手段,為綠色消費明確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與預期目標,為市場參與者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穩定利好的預期環境,能有效降低綠色產品與服務的初期投資成本,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潛能與積極性,推動綠色消費市場的繁榮發展。同時,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綠色消費相關的具體政策和激勵措施,如提供針對綠色產品研發和生產的稅收優惠,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設立綠色專項財政補貼,支持綠色項目的落地實施;推出綠色信貸等金融產品,為綠色消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這些舉措將有效降低綠色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市場終端售價,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與消費者吸引力。
二是全面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涵蓋財稅、金融、投資、價格調控及標準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尤其需強化對綠色產品與服務的標準化制定與權威認證。一方面,通過制定嚴格的綠色產品標準,確保市場上流通的綠色產品具備高度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遏制綠色消費領域的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另一方面,加強權威認證機構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認證結果的公信力和認可度,從而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感和購買意愿。
三是充分利用公共采購的杠桿效應,積極推廣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示范項目,為綠色消費樹立鮮明的實踐典范。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的優先選擇和傾斜支持,為綠色項目提供強有力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保障,加速其從理念到實踐的轉化。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社會逐步形成綠色消費的良好風尚與文化氛圍,有效促進綠色消費的全面發展。
建立健全綠色產品的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主要驅動力,其運作依賴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以及消費者偏好三者間的有效傳導。為此,需從多個維度入手,深化市場機制在綠色轉型中的作用。
在政策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功能,使價格信號更加靈敏、準確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成本的真實價值。通過成本效益分析的運算,能夠清晰地感知到環保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緊密聯系,進而企業將主動尋求環保材料的替代與應用,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力求在減輕環境負擔的同時,提升產品的綠色屬性。企業不僅能提供更多符合綠色標準、滿足市場需求的商品與服務,還能有效促進自身的綠色轉型,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碳交易、生態補償等創新性市場機制手段,促使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碳交易市場的建立,使得碳排放權成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企業通過減少碳排放可以獲得經濟收益,從而增強了其采用低碳技術的動力。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對造成的環境損害進行補償,進一步引導企業向綠色化、低碳化的方向穩步轉型。
通過消費者偏好調查與反饋機制,深入了解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和偏好。建立完善的消費者偏好調查與反饋機制,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深入挖掘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真實需求和偏好變化,并將消費者的綠色偏好轉化為明確的市場需求信號傳遞至生產端,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更多符合消費者綠色偏好的產品和服務,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正向反饋循環,消費者的綠色需求推動了綠色產品的供給增加,而綠色產品的豐富供給又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熱情,從而推動實現綠色供給與綠色需求的有效對接。
形成公眾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共識與深刻認同
其關鍵在于全面激發綠色消費的內在動力機制,而這一過程需深植于教育普及的深化、媒體宣傳的廣泛滲透以及社區參與的積極推動,以此共同營造崇尚綠色生活、抵制資源浪費的社會文化氛圍。文化氛圍的精心塑造,不僅顯著增強了消費者對綠色政策措施的接納程度與支持力度,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綠色消費行為的示范引領效應及其在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傳播,從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推動力,為綠色政策的有效實施與市場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而廣泛的民眾基礎。
一是在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學校應積極開設并優化綠色教育課程體系,從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這些課程應涵蓋生態知識、環保技術、可持續發展理念等多方面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綠色生活觀念,為未來的綠色消費行為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具有影響力的公共平臺,應肩負起傳播綠色消費正面能量的責任,通過生動、形象的報道和宣傳,展現綠色生活的美好愿景,引導公眾形成積極向上的綠色價值觀,以正面的信息激勵公眾主動參與到綠色消費實踐中來。
三是在社區層面,需組織豐富多彩的綠色消費宣傳活動,如綠色市集、環保主題講座、節能減排工作坊等,為居民提供直接參與和實踐綠色消費的機會。這不僅能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技能,還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與實踐意愿,讓綠色消費逐漸成為人們內化于心的自覺行動,進而在社區內形成良好的綠色消費風尚。
發揮好科技賦能推動綠色消費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
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資源配置的精細化管理與優化升級,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并在源頭上有效減少資源浪費,促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如,在智能家居系統的集成應用方面,通過智能算法對家庭能源使用進行精準調度與優化分配,不僅能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還能在保障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而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則為綠色產品的認證與追溯提供了一種全新解決方案。通過構建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透明追溯體系,區塊鏈技術能夠確保產品的環保屬性得以真實、可信、不可篡改地展現給消費者,增強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度和認可度。
同時,科技創新在推動綠色產品研發與創新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車、可降解材料等新興綠色產品的涌現,正是科技創新成果的直接體現。這些綠色產品在環保性能方面做出了顯著提升,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元、且符合環保要求的優質選擇。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成為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的關鍵環節。在鼓勵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綠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的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滿足市場對綠色產品的需求。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可以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愿,推動綠色消費市場的持續發展壯大,促進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應用的不斷拓展,綠色消費將成為主流消費模式,引領經濟社會走向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