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消費結構升級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力促產業和消費“雙升級”。消費結構升級可以刺激其他關聯產業的消費,進而有效地擴大內需,這是因為消費結構升級較為順利,與此直接或間接關聯的建筑、機械、石化等傳統產業以及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都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因此,消費升級成為引導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以消費升級賦能產業升級,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居民在由實物消費向高質量實物消費、服務消費轉變過程中,對健康養老、科技信息、現代物流、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需求增大,就會推動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進而通過構建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現代產業供給體系,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姝宏 陳翠萍:黨的領導是最可靠的主心骨
抗疫斗爭中充分彰顯社會號召力。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近百年來,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時挺身而出,在新中國百廢待興時艱苦創業,在改革發展經歷風雨時勇毅擔當,每當風雨來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總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及時發出了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動員令,全國上下迅速響應,迅速行動,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張小秋:論“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之理
“理直”源自思政課所持之“理”是能夠“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道理。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及“四史”教育,提升其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的能力;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在風起云涌中增強定力明確心之所向,在眼花繚亂中心明眼亮明確路之所往,在音符嘈雜中辨識真音明確行之所歸;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來塑造大學生精神世界,用科學精神和求實精神來豐富大學生精神世界,用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來充實大學生精神世界,用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來活化大學生精神世界。
邵建東:破解職業院校層次結構矛盾
一些高職生從事原本中職生能勝任的崗位工作,相應提高了企業勞動力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產業向外轉移。矛盾最突出的是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無法滿足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當前,高職高專的在校生數、畢業生數和就業率都已達到較高水平,基本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破解層次結構矛盾的關鍵是通過強化高職、擴大本科、穩定中職,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全國22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的基礎上,允許更多優質或高水平高職院校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同時推進并大力支持有意愿、有條件的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積極擴大中職和高職升本的規模,加快大批量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
??? 姜恩來:扭轉教育功利化導向重在各方協同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扭轉了育人偏向,回歸了育人初心,瞄準了頑瘴痼疾,內涵精深。要使《總體方案》有效實施,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主動擔負起監督落實的責任,力求在全國均能落地生根。具體來說:首先,將教育評價方案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其次,根據各區域實際情況積極研究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比如一定的激勵與懲罰機制、工作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相對應的人財物保障措施等;最后,還要及時開展《總體方案》實施成效的評估和經驗總結,對于好的實施經驗及時宣傳推廣,存在的問題也要及時整改完善。
???
崔保師:改變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的用人現狀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社會性。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教育評價結果的社會效應和效益,影響著教育評價發展性導向的實現和整個教育的價值追求。《總體方案》提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目的是確保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營造有利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健康生態;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選用機制,目的是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改變用人單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的選人用人現狀,優化評價結果產生的社會效應,實現教育與社會互動的良性循環,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
彭斌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在全面總結“十三五”規劃、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的關鍵節點,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改革目標、重點任務和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系統安排和明確部署。在教育教學環節,針對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傳授等問題,文件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特別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并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階段開設體育課程”等,明顯增加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分量和考查內容。
古琳暉、王喆:大力弘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敵人給我們送來了節日禮花”,這是1951年除夕夜志愿軍戰士對敵機投下的照明彈的幽默比喻,生動折射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是對斗爭前途和最后勝利充滿信心的精神面貌,始終洋溢于全體志愿軍將士身上。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得敵人猛烈的炮火、兇殘的進攻都不能摧毀志愿軍將士們的必勝信念。這種革命樂觀主義,使得冰天雪地、艱難困苦都不能熄滅將士們心中火焰。無論環境多艱苦、無論敵人多兇殘,志愿軍將士始終以昂揚的斗志、堅定的自信和樂觀的精神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而贏得最后勝利。
許濤:深化特殊城鎮化發展現象的系統研究
目前,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呈現明顯的集聚趨勢,生產與生活日益集中于城市尤其是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部分地方則相應出現了“城市收縮”現象。面對這一現象,應當加快對“緊湊城市”“精明收縮”等概念的辨析和應用,及時轉變思想,做好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特殊現象的理論解釋與回答。
劉曉霞:抗疫體現了尊重科學的執政理念
尊重科學,體現了實事求是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基礎。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黨中央采取科學態度看待病毒,堅持將科學規律貫穿到各項決策部署中。在疫情初期沒有足夠醫療手段的時候,實行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治療辦法,治療了大批的患者。方艙醫院、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大規模核酸檢測、健康碼大數據等方案的實施和推廣,都體現了尊重科學、發揮科學作用的執政理念。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