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躍茹: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
擴大內需的目的和落腳點在于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中等收入群體家庭已達1.4億,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中等收入群體進一步壯大,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動力將更為強勁。中國還有一定比例低收入人口,未來推進高質量發展將大大改善他們的收入水平,其基本需求和潛在需求將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工及其家屬市民化所帶來的消費空間和消費能力提升也將遠超預期。為此,要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提高投資精準度和有效性,完善激勵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更好地支撐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提升,穩定消費預期。
遲福林:以消費結構升級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國消費結構呈現升級態勢。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當前,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5至2019年,人均消費水平從18929元提升到27563元;不考慮價格因素,人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9.8%。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同比名義下降了3.5個百分點,預計居民消費水平的回升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從消費結構看,疫情沖擊下,服務型消費等新型消費反而呈現加快增長態勢。比如,2020年前11個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在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較大沖擊的同時,新型消費逆勢增長對于推動疫情期間的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琛: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社會長期穩定。
養老服務具有公共產品屬性,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要科學厘清市場與政府的邊界。既要鼓勵社會資本更全面、深入地參與各類養老機構及相關服務的供給,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監管責任,彌補養老服務商業性發展中存在的短板。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還需不斷創新養老服務方式。無論是在居家還是在機構養老中,我們提供的智慧產品和服務都要處處體現適老化、實惠性、人文性,真正解決老年人的痛點,幫助他們跨過“數字鴻溝”。
當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自身保障不足、工作獲得感不強等也是亟待打通的堵點。對此,要不斷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縮短職業技能等級的晉升時間。如此才能增加職業吸引力,讓他們看到職業晉升的前景,激勵他們逐步提升專業技術。
有馬朗人:科技“東亞時代”正大踏步走來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的論文數量急速增長,1989年躍居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位。一篇論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評價論文的客觀標準之一。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學等發表的論文,其總體被引用次數也大幅度增加,可以與西歐各國一爭高下。
中日韓和新加坡、越南等東亞各國的科技論文數量之和,已經超過美國,也超過歐盟各國加英國的論文數量之和。在科技方面已經迎來“東亞時代”。
程亞文:撕裂美國的是國家目標分歧
美國當前不斷強化的社會撕裂和政治對立,正在反映和放大美國建國以來兩大目標追求間的不協調,這也表現在拜登和特朗普的不同政策訴求中。
美國未來是重新走向成功,還是走向失敗,取決于美國未來對自身如何定位。未來的拜登政府如果以國際合作的方式專注于國內制度建設,將有利于美國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相形之下,特朗普政府過去選擇以對外沖突的方式推進內政改良,在損害了美國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政治極化。美國需要為內政問題的解決尋找新的內外路徑。
方提、尹韻公: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意義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絕不只是傳統媒體的簡單組裝,而是互聯網視域下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新探索,是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基層群眾的信息交流平臺和情緒溝通橋梁,上接省市融媒體乃至中央主要媒體,下連千村萬戶。這就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樹立互聯網用戶黏性思維,深度融入基層輿論生態,深刻影響基層輿論格局,增強傳播力和公信力,切實發揮其暢通民意訴求的作用。
全媒體傳播體系的不斷構建與日益完善,技術賦能信息生產、傳播與分發,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社會治理中作用的不斷彰顯提供了強力支撐。
陳宇學: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我國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比較優勢逐漸消失,當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之后,惟有創新、惟有自強自立才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才能滿足人民對更好產品、更好服務、更好醫療保障、更優質生態環境等一切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為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科技基礎,才能保障產業安全、國家安全以及現代化國家目標的實現。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同時要看到創新能力還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創新能力依然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和討不來的,必須自立自強。
劉序明:突出科技人才評價的實效導向
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科學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對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調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從績效到實效,不僅僅是字眼的變化、位置的變化,更是一種理念的變化、導向的變化。也就是說,評價科技人才不僅要看創新能力、質量、貢獻,還要看解決問題的實效,取得了哪些實際效果。
姜曉萍:進一步構建城鄉基層綜合治理新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城鄉基層綜合治理應在以下五個方面著力,即:以黨建引領提升治理能力;以融合發展推動城鄉治理;以創新改革激活治理效能;以多方主體協作持續優化多元治理;以技術賦能促進智慧水平提升。
王紹琛: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活小城鎮功能
小城鎮非城非村,作為二者的橋梁,居于城與村的過渡地帶,又兼具城與村的部分功能。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立足于今天的實踐;無論是從新型城鎮化的戰略角度,還是從鄉村振興的戰略角度,小城鎮都是不應忽略的一個重要關注對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做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除了再次重申并深化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戰略以外,又指出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構建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并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應該說,這是一種將城與村、工與農貫穿起來系統考察的發展思路。在這樣的系統性脈絡中,小城鎮的功能定位也應該有一種系統性的再思考,并切實與實際國情和歷史經驗結合起來。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