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軒:構建數字時代的城市動態治理體系
面對社會各領域不斷涌現的動態運行風險,在5G時代,我們需要打通不同主體間的數據流動渠道,通過實時大數據的收集、匯聚和交換,實現城市功能運行的自適應調整與優化。一個城市的數字神經網絡越完善,它在動態運行時的“應激反應”能力也越強。
當然,除了通信渠道和應用框架建設外,為了保證城市功能運行的安全性、合法性、有序性,5G環境下數據的高速流動還需要充分考慮信息交互的隱私保護、角色控制和行為約束問題。在沒有太多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實時大數據流的動態管理主要依靠應用平臺的自動化程序控制,而程序背后的價值、理念、規則和模型則決定了數據監管的方式和力度。在兼顧效率和規范的基礎上,我們只有對數據治理的制度、流程和機制進行深刻審視和精細設計,才能最終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城市動態治理體系。
高啟杰、楊瑞:對農村產業融合需更深入認識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實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呈良好態勢,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很多人片面地認為農村產業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對農業具有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種功能缺少足夠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對農業多種功能的開發程度不高。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缺乏以市場為導向、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的開發及其品牌建設,這限制了產業融合特別是加工業和鄉村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未來需要促進產業縱向延長發展和橫向功能拓展;提升價值鏈,實現全鏈條升值;優化供應鏈,滿足產品供銷需求;完善利益鏈,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陳前恒、林海:城市相對貧困群體問題解決之道
城市相對貧困群體有其自身的存在原因和發展規律。一方面,城市貧困群體有類似于農村貧困的原因,比如,城市相對貧困群體也有因教育、醫療等問題導致的貧困現象,特別是大病致貧,在城市相對貧困群體中較為普遍。另一方面,也有基于城市社會經濟生活的獨特原因,比如,部分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因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工人下崗,就成為了城市相對貧困群體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城市相對貧困群體也將成為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重點關注對象。目前,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不足60%,仍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還遠未結束。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大量的農村人口將繼續流入城市。這些新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由于缺乏技能等個人原因以及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難以均等化覆蓋等制度原因,成為城市相對貧困人口的概率要更高一些。當前很多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居民貧困削減工作,民政、人社、教育、工會等部門之間也建立了城市貧困削減協同工作機制。但是,當前的協同工作機制具有臨時性、緊密性弱的特點,工作成效受限。解決城市相對貧困問題,需要各方協同工作,形成合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力量、豐富幫扶手段、加強幫扶力度。
周利生、黃惠:突破高等教育質的提升瓶頸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們國家已然成為了一個擁有著“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的教育大國。然而,“經歷了量的快速擴張,質的提升矛盾越來越突出”。在受教育人數量的大幅提升中伴隨著教育質的提升困擾,如何突破質的提升瓶頸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所必須關注的點。追本探源,大學生綜合素質失衡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知識累積與思維訓練之間的失衡;個性發展與身心健康之間的失衡;專業精進與人格塑造之間的失衡。
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旨向與邏輯歸宿,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外在表現。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就是要求我們多維度、多方位地鍛煉和培養人才,培養出一批又一批,能夠滿足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偉業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孫詠梅:現代文明素養提升是深度貧困地區擺脫精神貧困的重要方式
脫貧攻堅戰之所以任務艱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貧困人口缺少內生發展動力和能力。脫貧攻堅不僅需要幫助貧困人口擺脫物質層面的絕對貧困,更為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擺脫精神貧困。而現代文明素養的提升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成果,通過精神文明建設,可以改變貧困人口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提高文化素養,擺脫精神貧困,為貧困人口脫貧創造內生動力和能力。
貧困人口現代文明素養提升,實現精神脫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轉變思維方式、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由于長期貧困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貧困人口容易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安于現狀、缺少進取心和奮斗精神。同時,政府的扶持和優惠政策會讓一部分人產生依賴心理,不愿意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精神脫貧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這種心態,幫助其建立自主脫貧意識,形成脫貧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其次,增強自信和勇氣,堅定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長期的貧困對個體的心理有著深遠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留守在落后農村的兒童、老人和婦女。脫貧攻堅戰的成果之一是通過扶持政策,給予貧困人口全方位的支持和優惠,讓他們認識到全國人民會與他們一同奮斗,提高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信心。第三,提升文化素質,依靠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文化素養是個體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后的經濟社會環境使得貧困人口缺少教育渠道和教育機會。大量研究和實踐都表明教育是個體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精準脫貧將大力推動教育普及,一方面提升現有勞動人口文化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幫助貧困兒童入學,提高其長期中發展能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可能性。整體來看,精神脫貧實踐使得貧困人口現代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成果。
原文鏈接:消除相對貧困與扶志:對怒江州精神貧困的多維思考與實踐分析
陳治衡:鼓勵外商投資,有助于我國完善需求側改革
2020年12月28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以下簡稱《鼓勵目錄》)經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修訂,正式對外發布,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此次《鼓勵目錄》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重點將外資引入現代物流領域,這對于我國的需求側改革起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作用。根據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資金匯聚的產業其發展也將更加快速。由此來看,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中,現代物流領域的相關行業將會迎來發展機遇期。同時,這也為進一步擴大內需提供了有力的改革抓手,通過需求牽引供給的方式帶動經濟發展將成為重要途徑。
總的來說,無論在投資條目上,還是在涉及內容范圍上,修訂后的《鼓勵目錄》都給予外資更多的選擇。立足需求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也使得《鼓勵目錄》的目標更易實現,還應在政策、制度以及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匹配和完善。需完善國際支付清算、跨境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宋昌素: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目標是“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這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從戰略目標層面提出的新要求,將成為指導我們尊重自然、高效利用國土空間、實施國土空間治理,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的進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高線思維和全線思維。底線思維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務實精神,需要嚴格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的耕地紅線以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生態紅線。高線思維是以底線思維為基礎,在處理發展和保護關系時,不僅要守住綠水青山,更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高水平保護的同時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全線思維則是堅持系統觀念,辯證看待問題,通過統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協調的全線發展。
馬亮:建設平安中國的核心是統籌發展和安全
沒有安全,發展無從談起。發展是硬道理,但是硬發展就沒道理。人民群眾既要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還要有安全感,否則獲得感和幸福感將無從談起。高度復雜和不確定不穩定的現代社會是典型的風險社會,風險無時無刻不在,安全也無時無刻不受到威脅。在某些情況下,安全與發展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張力乃至矛盾。期望實現“零風險”或完全的安全,既是無謂和不現實的,也是有悖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的。因此,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防范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使發展始終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使高質量發展成為可能。
在發展中保障安全,至關重要的是要做好安全監管和風險預判,提高駕馭風險的執政本領和防范風險的執政能力。在確保安全方面要加強和完善風險預警機制,補齊公共衛生等重點領域的短板,做到未雨綢繆和防患于未然,避免安全風險發生時措手不及和難以補救。
莫蘭:在歷史前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歷史和實踐昭示我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向前發展,才能以不斷增強的民族團結進步偉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增強文化認同。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各民族文化心理與價值觀念的研究,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形象。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強化維護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是解決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應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縮小差距,補齊短板,著力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秦宣:科學認識新發展階段的豐富內涵
我們今天所說的新發展階段,主要是指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發展階段,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理解。
從現代化維度看,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階段。從經濟發展維度看,這個階段的重要特征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國家治理維度看,新發展階段是不斷推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階段。從民族復興維度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