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富:個人主義和競爭心態正在削弱大學生集體記憶
多元化是當今社會的基本特征,人們對待多樣的價值觀、認知觀念、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持有越來越包容的態度。在強調人文關懷和個人價值的思想下,人們對于異于他人的自己也越來越悅納,“我就是我”“為自己而活”成為一種正當合理的立場。這種多元化的深入發展必然導致社會有機體的分化,呈現出個體化、原子化的跡象。作為使用網絡技術主流群體的大學生,在網絡世界待得更久,而這必然減少其參與校園集體生活、創造共同經驗的機會。
雖然中國大學正在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但大學及校園內的師生也在逐漸陷入內卷化的困境:一些大學追求排行榜的高位次,部分教師努力躋身“高被引作者圈”,不少學生以“績點為王”。在這種錦標賽式消耗的背后,多是“唯論文”“唯分數”“唯帽子”的沖動,真正的教育與發展被弱化了。缺乏內在的統一性,使個人主義和競爭心態滋長,定會削弱集體記憶的基礎。
在多元化時代,可以從四個方面構建大學生的共同經驗和集體記憶。一是講好大學歷史故事。二是塑造大學“當紅明星”。三是創造新型學生共同體。四是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
解焱:維護生物多樣性必須實施大范圍保護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中國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即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三個管理類別在體系中分別有清晰、差異化的目標、定位和區位,實現差異化管理,相互補充,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大部分位于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優先區。
中國所有國家公園試點都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完整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物種(老虎、大熊貓、雪豹、藏羚羊、候鳥等)需要很大的生存領域才能保證足夠的食物或者遷徙需求,只有保持棲息地的完整性,才能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這是過去相對較小和相對獨立的自然保護區無法實現的。
維持生態系統完整性,實施大范圍保護,還需要跨越不同行政區域,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機制束縛,由國家主導對公園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統一規范高效管理,實現對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
王學斌:長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
長江文化是指以長江流域獨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優勢,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具有高度認同性和歸趨性的文化體系,即此流域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毫無疑問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復合體,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長江文化凝聚成了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的精神內涵——創新、進取和開放。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從遠古到當今,長江文化由萌發、拓展到成熟、重生,無時無刻都葆有著旺盛的創新活力,這一特質歷久彌新。
“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創新活力的保持,源自于內生的進取精神。無論是古時巴蜀北抗隴秦、荊楚問鼎中原、勾踐臥薪嘗膽,抑或近代以來江南的洋務探索、武昌的辛亥首義、滬浙的建黨偉業,都說明長江文化始終處于中國歷史發展的潮頭浪尖。
“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創新不息,進取不竭,有賴于開放的稟賦兼收并蓄、吐故納新。
董長瑞:加強鄉村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
在農村以及城鄉接合部疫情傳播,暴露出疫情防控的某些薄弱環節。
一是農村居民疫情防控意識相對薄弱。鄉村居住分散,地域空間廣而稀,村民一度認為農村空氣環境好、人口密度小,病毒傳播風險低于城市,因此放松了警惕。二是鄉村聚集性活動較多,給疫情管控帶來一定影響。受傳統習俗影響,農村地區多年習慣于走村串戶、走親訪友、紅白喜事、集市貿易、請客吃飯等聚集性活動較多,城鄉接合部流動人口多,弱化了農村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深度,產生了疫情防控的盲點和“風險點”,增加了農村疫情防控的難度,群體聚集加速病毒傳播。三是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強,醫療保障體制存在短板。廣大農村地區醫療資源、醫務人員、防控檢測設施等狀況都不夠理想,基層醫療機構條件有限,難以實現快速預檢分診,從而增加了感染風險。
補齊農村疫情防控短板,有必要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宣教與引導。可考慮出臺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指南和操作流程,相關部門可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以及縣級融媒體基礎設施,宣介疫情防控基本知識,提高疫情資訊知曉率和及時性,增強農村居民的疫情防護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導村民們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定力,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增強村民疫情防控主體意識,進而形成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格局。
張寧娟:培養時代新人 學校教育重任在肩
培養時代新人,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學校抓起。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和親歷者,青少年可謂生逢其時,學校教育可謂重任在肩。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青少年的精神之基。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學校教育要創新教育觀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改革教學方式引導青少年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勤奮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人民學習;要以飽滿的奮斗精神抓牢青少年的使命之基。
培養時代新人,教育薄弱環節和難點領域亟待攻克。當前學校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破解,譬如教育觀念的滯后問題,教育方式、教學方法的陳舊問題,教育評價的唯分數問題,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等等,都需要我們以抓鐵有痕的決心來攻堅克難。作為新時代教育系統的青年干部,必須立足國內外兩個大局,定位使命,謀劃事業;必須立足實際問題的解決,提高能力,修煉本領;必須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為培養時代新人的偉大事業奉獻終身,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周文娟:完善校規校紀保障教育懲戒規范實施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確教育懲戒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范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的重要手段,首次以立法方式規范教育懲戒權的行使,為解決多年來困擾學校和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愿管”的問題提供了法治保障。確保《規則》在學校落實落地落細,在校規校紀的制定與實施中須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要堅持教育懲戒的育人導向。要明確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方式。要完善校規校紀的制定、執行、監督、救濟程序。要健全教育懲戒科學實施的保障機制。要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周人杰:共同富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向著更遠的目標謀劃共同富裕,提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我們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體現了當前宏觀經濟治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一方面,我們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合目的性”。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從低收入發展階段進入了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無論是結構優化、動力轉換還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都要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作為重要政策目標。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把完善收入分配和做好經濟工作結合好,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
叢屹:發揮經開區的先鋒作用
經開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簡稱,是中國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功能區位設計,在區域經濟發展特別是開放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先鋒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經開區一直是招商引資、出口創匯的重要載體,更是各地區在產業創新突破、全球招商引資的核心布局所在。經開區的產業發展水平、規模和能級,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與“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不同的是,經開區更側重于實體產業的招商引資和開放型產業體系的構建,而不是單一的特殊貿易安排或從事特定的加工貿易環節。在實踐中,擁有國家級經開區的區域,往往也是國內在產業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方面較為領先的地區。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發揮好經開區的先鋒模范作用。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經開區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創新完善考核體系。
劉金祥:提升民營文化企業競爭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作為民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民營文化企業,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日益提高和城市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其自身特點與獨特優勢也日益凸顯。同時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國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勃發勁健的態勢,但與發達國家大都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城市民營企業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待進一步增強,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和扶持城市民營文化企業加快發展。一是立足各城市實際,制定出臺扶持政策。二是拓展金融財政服務領域,強化對城市民營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三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民營文化企業競爭力。四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擴大城市文化產業招商引資。
叢立先: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近日,上海市公安機關查辦的人人影視字幕組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件備受關注,人們普遍對案件辦理給予肯定和支持。此事在知識產權領域引起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必須遵守基本的知識產權規則,即未經授權不能演繹(翻譯)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更不能盜版傳播。這樣的基本認知,想必作為事件主角的人人影視字幕組應該知悉。如果清楚自身未經授權翻譯并傳播他人作品屬于侵權,涉事主體本應該走上規范的發展道路,建立合法合規的商業模式,而不應該舍本逐末,進而弄巧成拙。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當前,我國正由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轉變,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與競爭變得更為重要。從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的角度看,在加強國內優秀影視作品創作和傳播的同時,適當加強國外優秀影視作品的版權引進以滿足民眾娛樂需求,亦有必要。不過,引進國外優秀影視劇必須走規范的版權渠道。只有共同保護人類創新成果,才能共享創新成果,實現共同進步。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