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非: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語言服務建設
語言服務在國家安全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建議,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語言服務能力建設。
第一,提升國家安全語言服務戰略規劃能力。建議根據新時代國家安全的變化特點和發展要求,提升語言服務戰略規劃能力。梳理我國現行的語言政策和法規,制定語言服務安全規劃,提升國家和行業的語言服務安全能力,聚焦語言教育安全和“一帶一路”語言安全規劃。國家安全語言服務規劃制定可以從治理領域、治理層次、治理內容三方面著手,聚焦全球語言治理、國家語言治理、區域語言治理、民族語言治理、機構語言治理、社區語言治理等。
第二,加強國家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一是加強政治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保護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安全,防止政治滲透。二是加強經濟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應對和化解國內外經濟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三是加強法律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推動全球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安全新秩序,實現和平外交戰略和法律公平正義。四是加強信息安全語言服務能力,保障輿情和網絡安全。五是加強生態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維護健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安全。六是加強科技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保護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七是加強文化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防止文化滲透。八是加強教育安全應急語言服務能力,培養高素質應急語言服務人才。
第三,創建語言安全交叉學科。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批準新設立交叉學科門類,增設了“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為提升人工智能時代國家安全語言服務教育提供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建議在“國家安全學”或“語言學”下設立“語言安全學”二級學科,進一步推動國家安全學與語言學的交叉融合,共同提升國家安全語言教育能力。
曹進、趙寶巾:人工智能技術挑戰國家語言安全
在人工智能產業逐漸擴大的同時,其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一,深度偽造信息內容。深度偽造技術的興起帶來了重大風險挑戰,其具有逼真度高、辨別難、適用范圍廣等特性,既會侵害個人權益,嚴重的還會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在信息搜集過程中,雖然信息源大大豐富了,但是,制造虛假信息的手段也更加便利。隨著智能手機及其App的普及,網絡傳播的大眾化和內容分眾化,動態虛假信息能夠覆蓋更多國家和地區更廣泛的受眾。深度虛假和情緒操控的內容將能夠以高精確度向目標受眾傳遞。因此,要警惕伊萊·帕里澤提出的“過濾泡”效應,避免“智能隔離狀態”,切實關注自身的隱私保護。
其二,情感運算和自然語言處理將更易于操縱人類感情和提取敏感信息。人工智能“依托的算法、數據和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個人數據更容易收集與分享,極大地便利了身份信息編碼、健康狀態、信用記錄、位置活動總計等信息的存儲、分析和交易過程”。人工智能易于合成逼真的視頻和音頻內容,人們可以在網絡視頻、網絡通信工具上仿冒他人。此類偽造音視頻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快速傳播,給社會和經濟秩序帶來沖擊。
其三,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基本技術體現在語音識別、文字識別、機器翻譯、搜索引擎等語言產品和語言服務中。在人工智能時代,網絡安全威脅可能進一步泛化。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使國家或個體數據更加集中化,基礎設施虛擬化程度越來越高,相關技術門檻不斷降低,進而導致網絡安全風險越發突出。人工智能向各新興領域快速蔓延,萬物互聯的概念深入人心,網絡安全邊界愈發模糊。最普遍的是信息泄露問題。一旦有黑客入侵,國家信息或個人隱私將面臨泄露風險,危害國家安全或個人財產安全甚至人身安全。
劉敏:中國國際教育發展要直面新格局
從科學研究角度看,高層次國際教育應將促進各國科技創新納入目標,在“以我為主”的原則下積極搭建國際科研平臺,凝練并推廣科研成果與理念。
從社會服務角度看,加強智庫建設、數據庫建設、海外出版,探索國際教育產業發展。堅持國別與國際教育發展研究和數據庫建設,開發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動態圖譜、中外人文交流政策與實踐案例庫等數據庫建設,探索國際教育產業化發展新路徑。
從促進國際交流來看,圍繞國際教育搭建聯盟平臺,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出發點搭建多邊交流平臺,鼓勵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相關工作,探索長效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國際教育促進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文明互鑒的職能。
中國的國際教育不僅要服務于本國的教育目標,同時也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作用。
徐曉明: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中綻放新時代中國青年風采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增強志氣。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樹立遠大理想,就是要志存高遠,有大格局大視野。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敢闖敢試、力爭上游,增強骨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砥礪奮斗,增強底氣。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青年要適應時代發展,就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節拍,以過硬本領打造美好生活,以真才實干投入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為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立身行道,主動擔當作為。青年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低頭看路,要將高遠志向與奮斗精神落實于日常工作中。
徐彬:人工智能翻譯助力文化互鑒
人工智能翻譯技術可以幫助文化外譯工作達成下面四個目標。
1.改善中國文化外譯項目的質量控制。在翻譯實踐中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可以幫助譯員提高效率,同時還有助于保障譯文質量。進行中國文化外譯項目實踐時,譯者可以借助翻譯輔助工具中的術語檢查等質量控制手段,有效監控翻譯文本的質量,將出錯率降至最低。
2.改善中國文化外譯項目的流程和管理。目前大多數中國文化外譯工作仍局限于單兵作戰、單機操作的狀態,譯員間協同性差,技術參與程度低,翻譯效率受到制約,而且各個項目小組已經積累起的資源和經驗難以便捷地傳播和共享。而建立中國文化外譯的核心資源庫,借助網絡化的CAT平臺,可以實現較大規模的多人協作翻譯,并且最大限度上實現項目進度管理、術語統一、協作校閱等目標,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3.建立中國文化外譯的計算機輔助翻譯模式和資源庫。這些資料可以為機器自動翻譯提供訓練所需的基礎語料,進一步改善機器翻譯的性能,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4.為人才培養提供知識積累。有關中國文化的雙語語料庫可以用在翻譯教學上,為中國文化外譯的人才培養提供素材。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