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康:中國現代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三個核心要素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不是一個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發展過程,而是經歷了從發展理念、價值取向和制度構建多維合一的思想探索和實踐構建過程,是一個通過試錯而不斷探索、變革和創造的過程。
思想、價值、制度三個方面構成了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主要方面和核心要素,其中,通過廓清思想迷霧和推進思想解放,為現代化建設構建起最為強大的主體性隊伍,并激發出最強大的動力和活力;通過艱難曲折的價值選擇,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則為中國現代化的加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三者之間互為條件、內在激蕩、融為一體,將各種資源匯聚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造福中國人民,同時促進世界現代化進程,造福世界人民,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
嚴文波、李寅熊:深刻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維度
人民主體。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歷史的選擇,更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人民的總體意志最終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只有能夠真正造福于民的道路才會獲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會具有持久生命力。人民的需求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目標,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社會主義。既然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就更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堅持人民立場,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改革創新。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充分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科學地回答了當時之中國應往何處去的時代課題,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使中國真正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本土化的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顧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者。
冷曉鈺:讓中國傳統“和”文化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和”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這三個詞直接點明了“和”文化的主要內涵。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和為貴”,讓“和”文化在歷史與現實的碰撞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傳統“和”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在深刻洞悉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中把握中國發展的前進方向、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發展。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和”文化的堅定主張;建設和諧社會,是對“和”文化的執著追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和”文化的自覺實踐;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是對“和”文化的主動選擇。
許金華:如何理解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締造形成了諸多偉大精神,這些精神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對建黨精神的生動詮釋。建黨精神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生成、發展、壯大的靈魂和旗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征程中先后締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黨的革命精神譜系。黨的精神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集中體現,而文化的生成、發展和傳承有相應的邏輯進路,偉大的建黨精神則對黨的精神的生成邏輯和內在理路進行了生動詮釋,提供了思維導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偉大的建黨精神從生成之初就明確了中國共產黨人畢生的價值取向,為黨的精神提供了一脈相傳的價值坐標。偉大的建黨精神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屬性和階級本質。
潘同人:移動互聯網時代講好黨史故事的三重邏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史故事的傳播媒介、傳播策略、傳播話語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信息技術的崛起對黨史故事的講述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識形態工作要因勢利導,在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和實事求是原則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移動互聯的傳播規律,將移動互聯的傳播方法辯證地應用于黨史故事的講述之中,正確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講好黨史故事的三重邏輯: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辯證統一;堅持系統化講述和碎片化講述的辯證統一;堅持紅色經典話語和網絡流行話語的辯證統一。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