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春、王寧寧: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幾個發力點
面向未來,更好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需運用系統思維,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重點突破,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一是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接續推進已脫貧地區的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特別是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讓科技力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上充分顯現。三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更加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孫占元: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把握兩對關系
如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這需要在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把握好繼承與創新、“古為今用”與“洋為中用”兩個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研究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時,也要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而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夏錦文: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禮法結合是中華法系的重要特征。“治之經,禮與刑”。禮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能夠深入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刑”不只是指刑罰,廣義上是法的統稱。中國古代注重教化,反對“不教而誅”。禮法并重、隆禮重法,是中華法制文明的獨特智慧。“民本”是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強調將百姓放在重要位置,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治國理念。此外,中華傳統法律文化還主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崇尚人際和諧的社會環境以及明德慎罰,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以及恤刑思想。
胡放之: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要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一是要支持和鼓勵新就業形態更好發展。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各類產業之間深度融合,營造富有活力的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環境,帶動更多勞動者轉崗提質就業。二是助力新就業形態補齊短板。探索促進和完善新就業形態發展的相關政策,明確平臺企業、勞動者的權利義務,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三是加大對數字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四是加大數字經濟平臺建設力度。鼓勵平臺企業吸納靈活就業,鼓勵傳統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建設跨界交叉領域的創新服務平臺,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鼓勵平臺企業承擔相應責任,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
原文鏈接:胡放之: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思考
徐奉臻:“走自己的路”是百年奮斗的歷史結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走自己的路,就是解決在方向上“往哪走”、在方式上“如何走”的問題。這意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法俄等國社會主義的“再版”,意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國外資本主義“翻版”。一部黨史就是探尋道路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歷史。歷史表明:中國的路只有扎根中國大地,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地不斷延伸。走自己的路,不僅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熠熠生輝,而且也充分驗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中共黨史之“道”。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