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基層應急體制的主要弱點
應急處置的第一步便是建立科學及時的預警機制。當前,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健全,但這些法規體系要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作用,卻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是否進入“應急狀態”,以及啟動哪一等級的應急響應,成為定義災害情境的最直接的標志。
但從基層視角看,“應急狀態”并不由公共政策所決定,而是取決于客觀情境的情境認知。一方面,有關自然危害的科學認知和公共政策,只有轉化為社會共識以后,才會影響人們的行動。另一方面,對于基層政府而言,對自然危害的有效處置,取決于充分的決策權。
事實上,從避責的邏輯出發,基層并不希望擁有過多的決策權。也因此,要建立適合基層實際的應急體系,關鍵在于建立應急處置的分散決策機制,即要充分賦予基層定義災害情境,自主采取有效措施的權力。如此,基層應急體系的建設需要盡快將應急社會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大幅度提高全社會的應急意識,完善基層社會的自我保護機制,從而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自然危險轉化為社會災害的概率。
仇小敏:人民書寫的歷史最公正
“人民書寫的歷史最公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不僅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最堅定的政治立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守為人民服務最顯著的政治優勢、弘揚了我們黨堅定以人為本最鮮明的政治底色,而且充分驗證了黨始終堅持與貫徹光榮屬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牢記初心使命,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無愧于人民厚望、不負于人民期待,才能永懷人民之情、永葆赤子之心,也才能永處時代之首、永立不敗之地。
田鵬穎: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坐標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重大新論斷,標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人類文明發展史冊上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世界歷史意義。可以說,在21世紀的今天,雖然“東升西降”的時代潮流還沒有完全改變“西強東弱”的傳統格局,但總體趨勢已經形成。而此次全球抗疫中中國所展現出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則更進一步推動了上述趨勢的加速演進。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和實踐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可以預見,14億人齊步邁進的現代化,必將徹底改寫現代化世界版圖,創造人類文明的嶄新形態。
穆光宗:提倡生育責任倫理共同體意識
數據顯示,我國平均初婚初育時間在不斷推后,這是人口-社會系統轉變的必然產物。至少在婚育文化的層面上,我國長期以來提倡晚婚晚育、計劃生育的口號顯然不合時宜了,而是須與時俱進,及時回應生育率低迷、出生人口萎縮的新挑戰。
新型婚育文化的內涵包括:其一,適齡婚育,在合適的法定年齡結婚和生育,不要錯過生育的最佳時機或者利好的時間窗口,醫學提供的依據是黃金生育年齡段為20~34歲。
其二,自主生育,無論是生育一個、兩個還是三個以及生育間隔都是悉聽尊便的自主自由的選擇權利,提倡負責的家庭計劃和適度生育,公共機構不得干預生育的私權但可以給予人文關懷和科學指導。
其三,優化生育,低生育時代的生育行為不再是家庭或者個人的私事,而是同時具備人口再生產的社會屬性,因此強化國家、社會和政府指導和保障生育的權力和責任是理所當然的。
其四,不提倡不婚不育和丁克文化,減少甚至杜絕人工流產和大月份墮胎現象,深度倡導生命關懷和開展因果教育。國家和政府應打造青少年人口安全的性與生殖健康的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體系和環境支持。
曾小龍:培育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實現鄉村人才振興和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既需要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依靠農民,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需要大力培育發展與傳統農戶不同但又聯系緊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加快實現有效銜接搭建橋梁。因此,要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提高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水平,支持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根據經濟來源的差異,農民的收入結構分為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主要的“造血型”收入是前三者,且其來源分別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勞動力需求、農產品需求、場地設備需求等關聯密切,對應關系較強。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助農帶農促農富農強農的橋梁作用,還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