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奎:做好城市地下空間文章
進一步提升地下空間的發展質量,是一篇大文章。做好這篇文章,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關鍵是補足短板、協同治理、系統優化。
從補足短板來說,主要是密切聯系對照一些地下空間事故,深刻借鑒其中教訓,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體檢”工作,查找各城市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缺什么補什么。這包括補規劃編制、補硬件設施建設、補應急能力水平等。
從協同治理來說,要進一步協同地下與地上發展目標、地下空間發展牽頭部門與協同機構、規劃建設與運行諸多環節、常態化治理與應急管理等之間的關系,用科學化、智慧化、精細化的手段,推動構建高效率的地下空間治理體系。
從系統優化來說,主要是將地下地上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來推動城市形態、功能、發展路徑的演進,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過去城市的規劃發展,主要是基于對地表城市的認識,追求的主要是地上空間的發展。未來,應總結城市地上地下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建設更加立體、更具韌性與縱深感的現代化城市。
涂永紅: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財稅支持
綠色是長江經濟帶全面發展的底色。構建符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求的財稅支持機制,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財政投入。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消費的重要前提是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企業創新推廣運用綠色技術、個人選用更多綠色產品。這離不開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和財政補貼,離不開政府部門的行為引導。
第二,加強管理創新。財政資金的來源是稅收或發債,受到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稅基、償債能力的制約,財政支出必須量力而行。有必要進行管理創新,擴大財政投資的乘數效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作為綠色金融支持的對象,綠色項目或綠色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綠色技術的創新及運用,具有投入大產出小、技術替代不確定風險大、風險評估和管理難等特點,投資者往往望而卻步。實踐表明,發展綠色金融的核心是完善風險管理機制,需要解決風險評價、風險分攤問題。
蔣莉莉:推進工旅融合發展為旅游產業化強鏈
工旅融合是貴州實現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的重要推手。伴隨著休閑旅游時代的到來,“門票經濟”已經無法支撐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旅游接待設施、管理和服務跟不上井噴式增長尤其是季節性爆發的節奏,旅游商品種類開發不能與貴州豐富資源稟賦相匹配,制約了旅游強省的發展。現代旅游產業發展的意義,不應局限于其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的作用,旅游經濟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更重要的是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具有特殊價值和作用。在服務型經濟發展和服務型社會建設中,旅游業是基礎性產業,不僅要引領農業現代化、促進新型城鎮化、擁抱信息化、放大生態化、融合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將消費和生產融為一體,成為推動構建適應全面小康生活的黏合劑。
趙玉龍:經學興盛催生造紙術的發明
漢武帝之后,儒家經學成為統治思想和官方學術,通曉儒家經典成為漢代入仕的主要條件,儒學也發展成為漢代的主流學術,經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加之,察舉制是漢代最重要的仕進途徑和方式,也是選官制度的主體,與經學密切相關。朝廷明經取士的指揮棒,直接促進了漢代經學的繁榮和士人對經學學術的追求。
經學作為利祿之學,是漢代士人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而長期以來以竹木簡牘作為書寫材料和文字載體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士人對經學的學習,也不利于典藏和流通。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經學知識的日益積累和豐富,士人迫切需要一種更加簡便的書寫材料,以滿足其對經學學習的需求。蔡倫在朝廷中憑借其特殊的身份與地位,能夠接觸到上層統治者和大量的經生儒士,深知他們研習經學的苦衷,深感簡牘書寫的不便,所以發明了“蔡侯紙”。
毛明芳: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把握四方面要求
一是生態產品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要獲得充足的生態產品,進而達成生態產品價值的可持續實現,必須徹底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效益的做法,努力協調好生態產品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二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協同。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做到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協同。
三是遵循頂層設計與勇于探索創新相結合。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有著不一樣的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等。各地應在遵循頂層設計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創新,積極主動謀劃,因地制宜地對生態產品進行開發與利用。
四是經營性生態產品與公共性生態產品相統籌。經營性生態產品的供給主體一般是企業,消費主體是部分人群;公共性生態產品的供給主體一般是政府,消費主體是廣大的人民群眾。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