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黃守宏: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毛瑞康、陳文怡: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黨章依據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用“十個堅持”對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進行總結提煉。這十條歷史經驗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黨章則反映著十條歷史經驗的深刻內涵,為歷史經驗的提煉提供了深厚的總依據、總支撐。
“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牢牢把握黨對國家事業的全面領導。現行黨章明確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并規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也無法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更沒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成功推進。
“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現行黨章明確規定,“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在革命戰爭年代得到人民衷心支持,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得到人民衷心擁護,也才能擁有治國理政的最大底氣。
“堅持理論創新”就是要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促進黨的指導思想不斷與時俱進。現行黨章分別總結了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成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優秀品質。
“堅持獨立自主”就是要堅持中國的事情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現行黨章明確規定,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這既是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基點。
“堅持中國道路”就是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行黨章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當前我國國情的科學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道路。
“堅持胸懷天下”就是要堅持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促進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現行黨章在規定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時就明確把“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與“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寫在一起,同時還指出在國際事務中,黨要“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集中彰顯了黨的世界眼光與寬廣胸懷。
“堅持開拓創新”就是要堅持敢為天下先,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現行黨章明確規定全黨必須要“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黨的百年歷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過程。
“堅持敢于斗爭”就是要堅持為了實現歷史使命而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品質。現行黨章明確要求全體黨員“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正是不怕犧牲、敢于斗爭,中國共產黨才能勇于應對一切風險挑戰。
“堅持統一戰線”就是要堅持發展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現行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要“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執政興國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策略。
“堅持自我革命”就是要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現行黨章明確規定,黨要“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斗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只有不斷加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樊鵬、陳承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顯著優勢
保障人民享有最廣泛的民主權利。人民既參與國家發展頂層設計的意見建議征詢,又參與地方公共事務治理;既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又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既通過人大、政協等渠道表達意愿,又通過社會組織、網絡等平臺表達訴求。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保障人民享有最真實的民主權利。中國的民主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切實防止了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
實現社會活力與良好秩序有機統一。中國社會主義民主重視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重視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有效調節各方面重大關系。在黨的領導下,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正確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申素平、郝盼盼:《教師法》修訂為教師發展賦權強責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發布公告,就《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比現行《教師法》的43條多出14條,通過“賦權強責”,為教師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法治保障。
《征求意見稿》有多處制度設計旨在提高教師地位。首先,從總體上明確要提高教師地位。其次,明確教師的雙重法律身份。最后,建立教師榮譽制度,對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征求意見稿》重視保障教師權利。教師權利原為六項,分別是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指導評價權、工資報酬權、民主管理權和進修培訓權。《征求意見稿》將其擴充為七項,新增了研發成果轉化權,并對原有權利的內涵進行了明晰或擴展,保障更加全面。
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法律在賦予保障教師權利的同時,也在強化教師的責任。《征求意見稿》第1條立法目的、第3條職責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第10條的七項基本義務、第28條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素質考核)和第52條法律責任條款,都強化了對教師職業行為的規范,特別是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法治軌道。
徐秦法:思政課質量,如何評價更科學
針對“教育要素”改進結果評價。首先,“目標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目標設置的政治性與方向性是否正確,價值導向是否鮮明,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之間是否具有銜接貫通性與層次遞進性,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其次,“內容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教育內容設置是否充分依據教育目標的要求進行全面深化與展開,是否彰顯出時代性特征,展現出各學段教育內容的漸進性與銜接性;再次,“方法要素”的評價是一種前提監測,其規范性表現為方法要素的設置是否具有學段針對性、時代的綜合性以及恰當的主題引導性作用;最后,“主體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主體選擇是否有效把好了“政治觀、師德觀、專業觀”。
針對“教育過程”強化過程評價。一方面,針對“教師教學過程”開展的一體化評價要注重橫向維度中課前、課中、課后的考評項目設定。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過程”開展的一體化評價同樣要貫通課前、課中、課后的過程考核視角。
針對“教育效果”探索增值評價。首先,在“政治認同”層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掌握情況為主線,形成從小學階段的“初步了解”到中學階段“情感認同”,再到大學階段“實際踐行”的增值評價目標。其次,在“家國情懷”層面,堅持以“四史”學習掌握情況為主線,形成從小學階段的“故事性了解”到中學階段“家國意識培養”,再到大學階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知信行漸進目標。再次,在“法治意識”層面,強調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養主線,小學階段集中檢驗法律常識的基本儲備,中學階段側重法治意識與守法觀念的培養,大學階段重點考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行動踐行。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