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期】趙文哲:打造開放、包容的消費環境
2021年7月,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和天津成為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在國家中心城市中通過對標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全球標桿城市優中選優,是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抓手,對于促進我國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國外消費中心城市相比,我國城市在開放性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以入境旅游人數為例,一線城市中只有深圳的入境游客超過1000萬,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每年入境旅客的人數的起點都在1300萬以上。國際性的旅客才能帶來更多的國際性消費。因此,在人口、要素和商品流動上需要進一步放寬限制,既包括對國內的限制,也包括對國外的限制。同時,建立比較完善的免稅購物和離境退稅機制,滿足境外人員購物的需求。
原新、金牛:發展多樣化的老年教育
在民生維度上,各地應依托老年大學開設智能手機和電腦操作等課程,幫助老年人掌握智能化和輔助化技術設備的使用方法,提升其生活品質;開設各級專業課程,彌補老年人在青年時期專業和職業學習的缺憾,增強其精神滿足感;開設合作性課程,舉辦多樣文體活動,滿足老年人社交活動參與的需要,排解其內心孤獨感。在發展維度上,針對低齡老年人口提供就業技能再培訓服務,滿足健康低齡老年人口的就業和延遲退休意愿,助力其參與正式經濟活動。
朱俊宇:為濕地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治支持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濕地保護法》,于2022年6月1日施行。該法的頒布施行,將對推動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此前,我國濕地保護規定一度分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多部法律中,導致相關法律規范碎片化、不統一、執行難等問題突出。如今,《濕地保護法》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建立起完整的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強化了各主管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為全社會加強濕地保護和修復提供了堅實的法治基石。
《濕地保護法》解決了以往法律法規對濕地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規定較少的問題,為濕地保護攻堅克難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支持。
袁明旭:整合鄉村優勢資源
隨著各種資源流入鄉村,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的復雜性增強。以人力資源為例,大學生村官和駐村干部加入到村干部隊伍中,他們帶來了豐富的智力資源、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本,尤其是駐村干部還帶來了其所屬單位部門的權威資源、財政資源、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
但在現實的鄉村治理實踐中,一些村干部受觀念見識和固化思維的羈絆,眼睛只盯著財政資源和有限的物質資源,沒有關注到其他無形的卻極其重要的資源。
比如,第一書記是各級黨政機關中的優秀年輕干部、后備干部,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優秀人員,他們自身以及伴隨而來的所屬單位部門的相關資源是極為豐富的,這些資源具有稀缺性、時效性和流動性,不僅需要村干部的洞察開發,更需要村干部的整合和充分利用。這就提出了資源整合的必要性要求。
宋廣文:將情緒智力理論與中國傳統智慧相結合
“情商”理論的提出者認為,情商主要包括情緒覺知能力、情緒評價能力、情緒適應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和情緒表現能力五種因素,只是一個人綜合地對待和處理情緒的能力——可以是不加上任何利益考量的心理能力。
但由于人是復雜的,人性具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和可能,所以在情商所包含的五種因素中,尤其是“情緒調控能力和情緒表現能力”等方面,在現實中普遍都帶有了利益考量,這恐怕是理論提出者所始料未及的。
“情商”理論基本描述了不同情商者的特點,更強調對自我情緒的管理和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與溝通,偏于人際方面,而中國傳統智慧中用“方與圓”來界定的“情商”之說,更強調“人”的類型,并探究其對“做人做事”的因果效應。
比如內圓外圓、內圓外方者,可能被評價為高情商,但也許是無德之人,特別善于偽裝;而內方外方者固然容易得罪人,直來直去,坦坦蕩蕩,但常常是“良藥”,雖苦口卻“治病”,世人只有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才不會將他們視為情商低的人而棄之、怨之甚至恨之。所以,只有將關于情緒智力的理論和傳統的中國智慧結合起來,才能豐富個體“心理理論”,并增進為人處世之效能。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