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期】孫宜芳:理論研究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追求真理
理論研究是人的思維深處的思想激辯活動,往往會與各種復雜的思想交織相撞。理論工作者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堅持追求真理,才能更好地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新的有益貢獻。
要堅持斗爭原則,站穩斗爭立場,在理論研究中牢牢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大方向,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智慧貢獻者。
凡是抹黑黨和國家、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民族團結、不利于民族復興的各種思想言論,只要來了,就必須進行斗爭,就要在理論上給予回應、給予澄清。
要強化自我斗爭,增強斗爭本領,切實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開展理論研究,做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的表率,以自我革命的勇氣魄力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意志不堅,糾正不良習慣,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奠定思想根基、提供精神動力。
要堅持追求真理力量,踐行真理偉力,著力把理論研究的學術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融入人民心坎去,用畢生力量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妙諦傳遍四方、播滿天下。
閆冰倩:依靠人民,促進經濟發展
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人民是發展的根基。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積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中國共產黨扎根于人民,贏得了人民信任,得到了人民支持,才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無往不勝。
另一方面,人民是創造的源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要與群眾路線有效結合,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營造有利于人民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教育普及不斷積累人力資本,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獲取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進而不斷創造新的奇跡。
陳勁、陳元志: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技創新
一是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
二是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三是運用系統思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度融合,以農業科技的現代化推動農村和農業現代化,以資本、知識、人才、生態等要素為紐帶,促進鄉村創新系統和城市創新系統的融合共創,建設創新主體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區域創新共同體。
張德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
發揮科技創新的牽引作用,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打通堵點、補上斷點、解決難點,加快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鞏固、提供傳統優勢產業國際領先地位,打造高中低端協調配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以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契機,積極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建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生態圈并增強國際影響力。
藍江:當代青年焦慮和倦怠的根源
在當代數字社會的條件下,當一般的公司和企業進一步發展成為數字平臺企業時,由于數字監控和績效算法的引入,青年個體之間的內卷趨勢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強化。原先僅僅在年終才進行績效考核,而在算法和監控之下,績效成為一個實時性的監控點,讓每個處在監控之下的個體都感到焦慮不安。這樣,個體之間的競爭,在算法化的監控之下,成為對內卷化的日常焦慮。德國社會學家海因茨·布德將這種在內卷競爭下的社會形式稱為“焦慮社會”,而焦慮社會的根源就是功績社會下的績效競爭和內卷體制。布德看到,在績效管理的刺激下,焦慮變成了社會成長的動力,真正焦慮的恰恰不是那些被淘汰的人,而是那些暫時沒有被淘汰的職員,因為他們時常擔心自己會變成下一個被裁員的對象。因此,他們的焦慮幫助形成了這樣的信念,即他們越焦慮,就需要越消耗自己;越消耗自己,讓功績體制下的個體越內卷;而越內卷也就使主體越倦怠、越疲憊。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