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期】周躍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五個關注點
第一,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依然是主基調。黨中央提出來抓2023年的經濟工作必須要把穩增長作為“第一主題”,穩就業、穩物價,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為制定2023年經濟政策的基本導向。
第二,擴大內需戰略被放在穩增長的首位。這次會議部署了2023年五項重點任務,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五項重點任務之首,足見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相關部委圍繞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也會陸續出臺
第三,將消費需求擺在擴大內需戰略的優先位置。這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并且明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第四,住房改善被列為“第一內需”。這次會議,明確將“住房改善”列為“第一內需”,這意味著不少地方對二套房的諸多限制,比如限購、限貸(認房認貸)等,都可能在2023年被取消或者大幅降低門檻。
第五,為民營企業創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環境。這次會議強調,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意味著2023年黨中央要為民營企業創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環境。
胡百精: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交往之學
錢穆將中國傳統學術劃分為“兩大綱”:心性之學和治平之學。前者關懷由內而外的人生問題,尤重“人類所共同并可能的一種交往感應的心理”;后者旨在解決個人“欲投入人群中去實踐”的問題,即何以基于心性之學——修身齊家,推擴至治國平天下。在此“兩大綱”之外,實有另一綱——天人之學,即搭建人天交往的階梯,建立人生、社會同存在之理的聯系。心性、治平、天人無非人學,亦為關系之學、交往之學。三學會通一處,便是關懷人群中的人——共在者的命運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包括人何以行于天地、修己安人,健全生存網絡,構建融貫人生、社會、宇宙的和諧秩序。
在何以理性或曰有德性地交往的問題上,中國傳統思想對天下國家整體秩序的追求,并未壓倒或湮沒個體之安身立命,交往之道恰始自修己安人而達于治平。個體內由仁義,外依禮法,在自我與家國天下的相遇、交往中成就人生意義,參與公共生活。譬如《論語》對宇宙人生、社會歷史問題的求索,是從“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等當下心、眼前人、尋常事談起的。具體的人在日常生活和生命實踐的鋪展中,成為交往著的歷史行動者。
張雅光:涉農高校須強化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一、強化人才培養政治引領。涉農高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不僅要站在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高度,更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才培養在建設農業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關鍵作用,擺在學校事業發展的首要位置。
二、明確人才培養價值取向。涉農高校要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與建設農業強國的時代重任相結合。
三、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建設農業強國,不僅需要農業科研人才,而且需要農業技術推廣人才;不僅需要鄉村產業經營人才,而且需要鄉村公共服務人才;不僅需要鄉村治理人才,而且需要鄉村規劃人才。由此可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對人才需求具有多元性。涉農高校要精準對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的人才需求,增強高校人才培養與建設農業強國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四、引導畢業生到鄉村就業。涉農高校要大力實施就業優先策略,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鄉村基層就業創業,形成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與建設農業強國的雙贏格局,推動就業優先政策落地見效,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黃偉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現代化本質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其本質就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其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成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中,道不改、志不移,始終把人民放到最高的位置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現代化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既是一種目標,也是一種手段;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現實中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和社會關系之中,人的現代化必將促進社會的現代化,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又將為人的現代化提供有利的條件。要從根本上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與現代化的本質的關系,還是應回歸到人的本身去考察,才能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與現代化的本質的內在一致性。
原文鏈接:努力把握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現代化本質的關系
宋寶琳、張航:優化教育結構,促進共同富裕
均衡發展基礎教育,潛心打造教育公平。目前,基本義務教育階段存在著嚴重的區域、城鄉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破除基礎教育城鄉差距,縮小基礎教育區域差距,成為實現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精準培養技能人才。面向社會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根據勞動力市場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和未來人力資源需求預測,進一步統籌做好職業教育,順勢而為有計劃有組織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
轉型發展高等教育,加快提升人力資本。轉型發展高等教育,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率,既可以為我國攻克相關技術提供人才支持,又可以通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