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期】徐子青:“五位一體”開創青年工作新局面
黨管青年立本位:指引青年發展的前進方向。青年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黨的領導,核心在于增強青年的思想向心力。新時代青年工作,一方面要自覺從政治上認識和理解青年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將其轉化為青年開拓奮進的行動力量。
社會教育需就位:營造青年成長的社會氛圍。新時代青年創新創業平臺的構建,不能僅僅成為政府相關部門或某個群團組織的“獨角戲”,而是需要企業、媒體、社會組織的廣泛積極參與,共同演繹促進青年發展的“交響曲”。
學校教育要到位:夯實青年成才的堅強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是學校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家庭教育勿缺位:筑牢青年發展的重要基礎。家風家訓不僅是一種規范、一種風氣,對青年發展具有導航和引領作用。家風家訓也是一種品格、一種文化,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推動力量。
自我教育為正位:提升青年個體的綜合修養。立德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也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基礎。當代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主動錘煉品德,積極提升德性,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
賀文萍:卡塔爾現代化的發展特色
通過投資文化教育以及航空、傳媒和體育,卡塔爾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軟實力”建設異軍突起,民眾對國家的認同和自豪感也與日俱增。另外,由于阿拉伯國家的君主政體,提升軟實力和增強國民的民族認同也有利于政權的鞏固和合法性建設。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多爾西所指出的,理解中東國家與其他國家投資體育的目的區別,才能抓住整個“世界杯故事”的脈絡。“中東國家投資體育的目標不止于盈利或軟實力,而是尋求在國際上的合法性。更直白地說:中東國家希望通過軟實力建設,讓多數國家、特別是主要國家認同自己是正常、現代的國家,從而維持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得到主要國家的保護和支持。”
姚偉鈞:中國飲食文化所彰顯的審美情趣和思維范式
中華民族有關飲食的習俗,常常表現在一些節令活動和典型食品中,由此也反映了民眾在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觀念,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年復一年的節慶飲食習俗是中國社會各個族群都普遍傳承的一種文化現象。中國傳統節慶飲食習俗的形成,是中國先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適應生產和生活的要求,并通過對自然環境周期性轉換的觀察與把握而逐漸約定俗成的。這些節慶飲食習俗,異彩紛呈,集中反映了中國的民俗傳統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調和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成為歷代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節日文化組成部分。例如,年夜飯遍及全國各地,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年夜飯所使用的食材、制作方式、烹飪技法、食用方式、器皿等內容會隨著地理、氣候等環境的變化而不同,這反映出當地居民對環境的順應與利用,但是年夜飯中所包含的祭祖儀式、團圓和睦、慶祝收獲等意義各地是相統一的。
唐任伍:人類文明發展視域中的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土壤、厚植中國文化、立足中國歷史,為人類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理念、路徑和方案。中國式現代化采用的“并聯式”發展模式,超越了西方“串聯式”模式固有的單一線性、漸次發展路徑,實現了“時空壓縮”條件下的“彎道超車”,打破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玻璃天花板”、現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徑依賴、固有弊端和西方列強現代化“國強必霸”的悖論,展現了人類文明均衡發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動能,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和深刻啟示。
董振華:守正創新的理論邏輯和實現路徑
堅持守正創新是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必然要求。守正創新體現了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共產黨人實現理論發展和實踐進步的重要法寶。守正與創新相輔相成,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堅持守正,牢牢守住根本原則不動搖,才能確保前進方向不偏航;堅持創新,善于順勢而變、隨勢而動,才能實現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新征程上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深刻領會守正創新的理論邏輯和實現路徑,把守正創新的要求落到實處。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